從黑膠、磁帶、CD到數位格式,音樂從實體載具演變到無形的檔案形態,科技的發展造成產業的沖擊,也將導致消費者欣賞模式的改變。
在儲存媒介容量提升、價格普及的推波助瀾下,壓縮的MP3勢將被淘汰,取而代之的是無損格式,而HiRes、MQS等高解析音樂已成趨勢。
現今消費者聆聽音樂的形態,使用智慧手機、平板、NB與電腦等媒介已成主流,只有少數燒友堅持傳統二聲道音響或使用隨身音樂播放器。
欣賞數位音樂,關鍵在於將數位訊號轉換為人耳可接收的類比音訊(Digital to Analog Converter),而DAC被稱為解碼應是權宜用詞。
由於手機與電腦,廠商礙於成本及耗電等因素,通常採用平價的DAC晶片與耳機放大線路,實在難以滿足消費者對於音樂的高標準。
手機隨身聆聽音樂,因應高音質需求而衍生的產品,主要是結合DAC與耳擴二者功能的一體機,與低阻抗高靈敏度的高階耳機二類。
源於隨身音響的信仰,總以音樂播放器為主,由於捆綁有違隨身定義,總覺得一體機的功能性可有可無,因而忽略這類產品的發展。
而在朋友先後借出Sony PHA-2與VentureCraft SounDroid Typhoon二台機器讓我測試之後,對於一體機的印象,總算有所改觀了。
一體機的發展趨於小型化,Typhoon就只有iPhone大小,卻能明顯提升音質,還可以搭配平板與電腦使用,使用功能性高於播放器。
而就查詢相關資訊,一體機的DAC與耳擴效能,大約等於售價二倍的隨身音樂播放器,相較之下,有著更高的實用性與性能價格比了!
相對於Apple iPhone/iPod/iPad產品的iDevice支援性,主流一體機幾乎都是隨插即用,消費者無需設定即可盡情享受音質提升的樂趣。
而就Android系統,透過OTG設定,搞了半天還不見得可以支援一體機,安卓手機音質普遍較差是事實,連提升功能都那麼雞肋,真是夠了!
話說朋友希望我寫點耳機、播放器、一體機的心得,由於聽感是相當主觀的感受,以個人的木耳聽覺,就不必在此獻醜了!
不過就近年來的經驗,一是耳機與訊源(依DAC等級)的配置建議,合理的預算比例是1:2~1:3,太過或者不及都有點浪費。
再者是訊源跟耳機的搭配與否,真的需要親自聆聽為準,並無任何規律或準則可循,這點還真有點玄,無怪乎有人稱之為玄學!
測試DUNU DN-2002耳機,搭配Astell&Kern AK100 MkII實在有些違和,聽著張清芳的歌聲,活像被人用刀子架在脖子唱歌一般!
後來用Tascam DR40數位錄音機聆聽,卻似被掐著脖子唱歌!可見DAC與耳機的搭配相當重要,還是建議以耳朵驗貨為準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