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13日 星期六

20250913 竹圍漁港

傍晚的竹圍海灘。

沙灘的漂流木與防砂籬。



2025年8月31日 星期日

20250831 煙火拍攝心得



任職蘋果期間,每年例行的煙火總是重頭戲,
但也因每年只拍一、二次,很難總結出經驗,
近三年來拍了幾次煙火,總算能有點心得了。

Olympus的Livecomp,有其獨門的演算方式,
能預覽疊加的亮部光跡成像大幅提高成功率。

這二次使用Sony A9拍攝,感覺卻多了可控性,
在煙火施放前,先試拍地景決定實際曝光條件,
這張拍攝條件ISO 100,依地景亮度使用光圈13,
B快門拍攝在煙火爆開後關閉,
快門時間為14秒
若時間大短煙火不夠壯觀,過長亮部會失去色彩,
B快門時間10~15秒間成功率較高,謹供大家參考!


2025年8月30日 星期六

20250830 大稻埕煙火

提早一個多小時到河堤,偌大河濱卻已是人潮洶湧,
適逢七夕情人節,攜手河畔看煙火正是最好去處吧。





2025年8月25日 星期一

20250824 竹圍漁港

下午在地下室檢查完愛車的油、水及胎壓,
開車來到了海邊,涼風吹拂下才覺得涼爽。
夕陽下的沙灘,潮汐形成的沙紋倒還不錯……


等效23mm的主鏡頭,是拍風景的利器。

等效50mm的人像鏡頭,階調與細節表現都不錯。

手機的超廣角等效於全幅14mm鏡頭,需要的時候果然很好用。

可惜等到天黑,還是沒有出大景。

2025年8月16日 星期六

20250816 挖子尾自然保留區

今天風好大,只帶著手機到河口走走隨拍。


淡水河口的挖子尾潟湖成為漁船避風港。

潟湖周邊滿是紅樹林。

明年即將通車的淡江大橋。

長焦的逆光普普,終究只是手機。

2025年8月11日 星期一

20250809 東北角

晴朗的週末,騎車從106縣道接基福公路轉到濱海公路繞一圈,
走訪三貂角燈塔、大溪漁港、與南雅奇岩的地景與人文景觀。

一、三貂角燈塔
三貂角是台灣地理上最東端的岬角,燈塔也被車友視為台灣極東點。


台灣極東點地標。

燈塔右側遠眺龜山島。

燈塔下方的馬岡是全台最東邊的漁港。

二、大溪漁港
位於頭城鎮,是宜蘭境內僅次於南方澳的大型觀光漁港。


午後返航進港的漁船。

產於龜山島海域的甜蝦頗負盛名。

漁港海堤遠眺三貂角岬角。

三、南雅奇岩
南雅海岸由於各層岩石的硬度與厚度不同,受海蝕影響產生造形奇特多變的地貌。


海蝕造成形狀與紋理特異的奇岩地景。

巨岩表面因海蝕形成的溝槽狀結構。

南雅海崖的柱狀岩地形。


2025年8月6日 星期三

20250806 大稻埕煙火

仲夏夜在河邊納涼看煙火,本是很愜意的事,
哪知散場後磨肩擦踵人潮,可以走成一身汗!




2025年7月31日 星期四

20250731 無人機放長線

在東海岸有一種因應沉降地型所發展出來的「放長線」釣法,傳統是以竹筏或小船將魚餌送至離岸數百到千米處,由於鄰近黑潮洋流常有機會釣到大魚。

這是約三年前在林口海灘,難得看到釣客以無人機投餌至近千米處的「科技放長線」,拍攝幾張照片的組圖。


釣客綁好釣組準備放飛無人機。

無人機拖著串鉤釣組起飛投餌。

捲線器液晶顯示的投餌距離,拍攝時已出線524米。

釣客準備接收返航的無人機。

指向天際的釣竿,隱喻著漫長的等待。

2025年7月27日 星期日

20250727 竹圍漁港碼頭

走到碼頭旁,一位小朋友問我會不會解開炸線,
小二的孩子,居然看影片學會用小烏龜釣路亞!
已不記得上次解米粉是多久了,約20分鐘才搞定…



陰雨天氣色彩略為黯淡,適合用黑白方式來呈現。


2025年7月15日 星期二

20250715 Vivo X90 Pro+ 手機拍攝心得

前幾天Vivo X70 Pro手機螢幕突然出現一條紅線,一位剛買了iPhone的朋友,把他舊手機Vivo X90 Pro+先借我用,週日到八里河口沙灘試拍看看。
搭配Sony IMX989一吋COMS的23mm主鏡頭拍攝RAW檔,回來再用LR後製輸出,果然讓我驚艷,顛覆我一直覺得手機畢竟只是手機頑固概念了。



老漁民帶著孫子挖文蛤,拿著手機跟他聊天再拍,即使已經貼近也不會被排斥。
小朋友還熱情地拉著我去看他的戰利品,這應該算是拍人文攝影最好的回饋。

斜射光廈沙丘的濱刺麥,沙灘及施工中的淡江大橋,層次分明解析蠻好的。

以窪地雜草為主體,轉成黑白來測試IMX989的動態範圍與細節解析能耐,果然讓我驚艷!

送修X70 Pro手機,拍攝Vivo服務中心,現場場景的複雜線條,在LR中不做任何變形調整的形況下,可以看出主鏡頭的各種像差控制到幾乎完美了。